市科委与市教委会同相关部门、区、高校,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环上大科技园作为上海首批“环大学经济圈”代表平台之一应运而生。环上大科技园由宝山区与上海大学共同组建,聚焦硬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创新生态营造,秉承“科技转化合伙人”使命,两年来培育孵化科技企业405家,注册资本超27亿元,科技成果转化95项,转化金额超2亿元。园区企业获得融资超3亿元,获得国家发改委“先投后股”先试点等政策扶持超1.5亿元。环上大科技园孵化一批国家级科研成果和卡脖子技术成果,逐步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产业园”的产业生态体系。
环上大科技园结合宝山区产业定位与上海大学“五五战略”学科优势,聚焦硬核科技,紧锚生物医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关注行业细分赛道,细致梳理产业链条,精准对接前沿技术,集聚了一批成果转化典型项目,形成优势产业集群。特别是在科技部首届颠覆性技术大赛中,环上大科技园入围5项,占全市10%,其中1项获得全国总决赛最高奖。
在新材料领域,上海上创超导科技有限公司是在上海市政府直接指导关怀下由上海大学蔡传兵共同投资组建的第二代高温超导材料及下游应用装备研发、生产的战略性高新技术公司,目前公司已建成2条千米级高温超导带材生产线,成为国内唯一一家采用低成本化学法技术路线的带材生产制造企业,研制完成中国首根千米级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
在生物医药领域,橙康生物是上海大学中瑞先进技术研究院孵化的重点企业,项目由上海市高峰人才Peter Seitz院士领衔,依托独创纳米粒子胶体生物传感器技术,致力于开发针对传染病的POCT快速筛检产品,首个产品REViT已与2022年5月获得CE批准,实现销售,目前正拓展至流感、丙肝、幽门螺旋杆菌快速检测与肺癌的伴随检测等领域。
围绕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与创新全产业链条,环上大科技园以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为核心,已布局9大核心基地,拟扩展至十三大基地,夯实成果转化、创新孵化功能,初步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产业园”的产业生态体系。其中,0号基地与上海大学毗邻相伴,对门相望,致力于成为上大师生科研成果转化“首发站”;1号基地至8号基地,分布宝山产业核心区内,集合了临港科技绿洲、上海国际研发总部、上海“四梁八柱”石墨烯功能平台等,为科技成果提供从实验室转化、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到批量成产的空间与服务。环上大科技园作为宝山区科技成果转化核爆点,引领大场镇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两年来成倍提升,全球科学家扎根大场,推动科技动能转化为产业势能,形成科技创新强磁场。